人類為了補償,就要首先了解大藍鯨是如何說話嘮嗑的,所以要先把他們的聲音錄下來。這件事情放在人類身上很簡單,在動物,尤其是水下動物上就很難,需要等到天時地利,無風無浪的時候。冰島大學的Marianne Helene Rasmussen博士團隊在挪威北部花了幾個月的時間,嘗試給藍鯨錄音。錄音前首先要知道他們在哪,所以團隊用了四個水聽器(Hydrophone,可以理解為水下麥克風)通過波束成型(Beamforming)去定位大藍鯨的位置,然后再進行錄音。由于藍鯨通過低頻聲溝通,因此水聽器之間有很大間距,他們選擇了1公里和500米兩種距離,放到水下30米的位置。波束成型中,傳感器間距和所定位聲音波長正相關,所以想定位低頻聲需要比較大的傳感器間距。
金毛鼴鼠
金毛鼴鼠并不是先天的盲鼠,它們是有眼睛的,只不過不僅發育不全,還被厚厚的皮膚覆蓋,再加上不良少年一樣的長發,讓它們變成了“睜眼瞎”。然而此消彼長,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,必然打開一扇窗。此鼠憑借沙漠游泳絕學以及一幅金耳朵,馳騁大漠,也是一條好漢,人送外號“后海大沙魚”(Sand shark)。
特殊發育的中耳 (Middle Ear),以及常年隱居沙子里,利用骨傳導技術,讓它們可以和張衡為友,檢測地震波。通過預測模型,預測到金鼴鼠骨傳導的共振頻率大概為100-200 Hz,可聽到的頻率上限大概為5.9 kHz和13.7 kHz(對應Grant's golden mole和Cape golden mole)。